阿里和腾讯引爆的移动支付和O2O概念正一路狂飙,却被央行紧急暂停。
3月13日下午,央行紧急发文,暂停支付宝和腾讯虚拟信用卡业务,与此同时,两家公司已在线下铺开的二维码支付业务也遭遇暂停。消息传出,腾讯以及相关支付概念股3月14日重挫,其中腾讯更是下跌6%,为腾讯支付概念发力以来少有的重挫。
支付概念怎么了,是因为太过狂飙需要缓一缓?还是真的动了谁的“灵魂”和“利益”,相关揣测是否涉及“阴谋论”,互联网和传统商业都在极力追捧的O2O,是否会因此暂时冷却?
重挫支付概念
3月14日下午,央行支付结算司确认13日下发了关于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业务的通知,并已抄送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分支机构、清算机构和支付清算协会。根据这份通知,支付宝和腾讯公司的“虚拟信用卡”业务,将被暂停,与此同时,线下二维码支付业务,也将暂停受理服务。
暂停原因,主要是基于安全和监管方面考虑。央行通知称,线下条码(二维码)支付突破了传统终端业务模式,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。
这个消息一传出,很快引起市场哗然。腾讯、中信银行以及相关支付概念股股价遭遇重挫。截至记者发稿,腾讯港交所股价下跌5.1%,直接被打回600港元以下;中信银行A股下跌8.07%,报4.9元,直接临时停牌;港股也重挫6.86%,报于3.94%。
此前因为与微信和支付宝合作概念,一度受追捧的实体零售公司,也被此次“暂停”事件牵连。截至记者发稿,王府井(600859.sh)股价下跌2.24%,天虹商场(002419.sz)下跌3.56%,华联股份(000882.sz)下跌4.28%。
不过央行方面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,此次通知只是“暂停”,并非“叫停”,并表示,此前对于支付宝和腾讯推出的虚拟信用卡业务“并不知情”,相关业务也并未报备。
为何相关业务被暂停,是没报备还是存在隐患?
一些市场传闻称,此次支付宝和腾讯(主要是理财通)的信用卡和扫码支付业务被暂停,与银联有关,因为两家公司业务没有走银联通道,扰乱了银联体系。
对此,银联方面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两者没有关系。”并反问记者,“你认为银联有这么大的能量?”
腾讯方面回应称:“我们与央行正在密切沟通,对市场传言不予评论。”而支付宝方面表示,我们和微信一样,刚了解到此事,其他不予评论。
实际上,因为互联网金融特别是支付概念,腾讯和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,甚至挂靠两家合作的线下实体零售,包括王府井、新世界等,都因为这一概念,在资本市场上“雨露均沾”,开年不久,腾讯更是突破600港元,市值接近1500亿美元。
小伙伴谨慎乐观
作为寒潮第一波,“暂停”事件已经让相关概念股遇冷,接下来让人担心的问题是,线下支付乃至互联网金融创新,是否会因此遭受打击?
尽管目前两家公司暂时没有回应,不过相关产业合作伙伴却表现出谨慎乐观的态度。
腾讯与支付宝合作伙伴之一,线下售货机服务商友宝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,此次事件确实会有一定的影响,但冲击不大。“暂停微信二维码支付,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用户体验,但对友宝的主要业务、收入并不构成影响。”
友宝是两家公司特别是腾讯在微信线下支付的合作标杆之一,与腾讯试水微信支付已近1年时间,与支付宝合作,则主要是通过声波当面付。
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,目前友宝的交易量仍然以现金为主,“无线支付只占很小的一部分,其中扫码支付比重约占3%-5%。”
实际上,二维码支付在线下实际使用的规模和场景酝酿,也只是近期才开始规模爆发。其中,腾讯对于微信支付的开放也是在3月4日才正式启动,目前采用微信支付的主要是此前的一些试点合作伙伴。
快的和嘀嘀均表示,公司业务不受此次风波影响。嘀嘀方面称,该公司并未涉及二维码部分,而快的则表示,在线下支付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内置支付宝功能,二维码部分是支付宝为推广线下支付在部分城市推出的,与该公司无关。
一度因为微信支付概念大受追捧的王府井百货,3月8日正式开始接入微信支付,其主要合作方式,就是采用收银台或者小票二维码扫码支付方式,王府井首期就拿出了6个门店进行试点。
“我们目前还没有收到腾讯方面的通知,门店扫码支付业务还在正常进行。”王府井负责电商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,王府井与腾讯合作符合验证机制,如果有相关约束通知,也会先到腾讯,然后再转达王府井。
但业内担心的是,这次“暂停”事件是否会导致O2O因噎废食?
实际上,除了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“反弹”,在腾讯和支付宝线下支付所及领域也在遭遇传统行业的抵触,其中比较突出的是,嘀嘀和快的引爆的打车补贴之争,在上海、杭州等区域市场相继被暂停,剩余推进的城市也相继下调了补贴的份额。
不过,有业内分析认为,此次央行通知,并不能简单粗暴地理解为叫停或者封杀,实际上,目前也只是做了暂停业务的处理,要求相关公司递交材料,并进行评估,“风控和安全毕竟是金融和支付业务的最大特点之一,以此为由无可厚非,而且这次通知也留有余地。”
文章编辑:微网网络 最好的微信商城系统尽在Micronet微网
扫描下面二维码,获取更多业内资讯